非常荣幸您莅临跋扈飞扬网的首页

湾韵丨永远的“日月贝”

2025-08-10 02:37:29 投稿人 :言简意深网 栏目:百科
金辉贝影:珠海大剧院(油画)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张梅生 作品

在珠海,日月贝如果问“珠海大剧院”在哪儿?湾韵或许有人会迟疑。但若提起“日月贝”,丨永答案却笃定而响亮:“在野狸岛那里啊!日月贝”

作为国内唯一的湾韵海岛大剧院,日月贝巧妙地融合了贝壳、丨永珍珠、日月贝渔女等海洋元素,湾韵成为游客必到的丨永打卡地。这座城市早已默认,日月贝这两枚依偎在海湾一畔的湾韵大贝壳,比任何高大上的丨永称谓更配得上“地标”二字。

穿过新月桥,日月贝海风率先传来讯息。湾韵不是丨永那种燥热的咸腥味,而是夹杂着草木芬芳与潮水凉意的独特气息。踏上野狸岛,视线越过丛生的绿植,日月贝便清晰撞进眼帘。日贝高昂着头颅,在蓝天碧海间划出优雅的弧线;月贝则蜷在身旁,体量恰到好处,像被潮水轻轻推到日贝脚边一般,那浑然天成的依偎姿态,让人不禁联想起在母亲臂弯里安睡的孩童。

走近了才惊觉,这贝壳原来是会“呼吸”的。穿孔铝板拼织而成的外壳并非密不透风,阳光穿过那些细碎的孔洞,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指尖轻轻触碰墙面,能摸到金属肌理上细密的纹路,那是设计师用现代工艺复刻的贝壳年轮。资料显示,这栋建筑从2010年打下第一根桩起,到2017年其室内响起第一首音乐,七年的时光里,工人们像雕琢的匠人,一点点让图纸上的设想成为了现实。如今站在她的脚下,我们还能清晰看见那些铝板拼接的痕迹,不像其他建筑所追求的无缝的完美,恰恰如同贝壳天然生长的纹理,尚带着手工打磨的温度。

夏日的野狸岛,在日月贝的注视下,成了流动的人间剧场。穿花衬衫的少年举着相机在广场上奔跑,镜头追着光的轨迹,却不知自己跃动的影子,早已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。推着婴儿车的夫妇停在台阶下,车里的孩子伸出小手,仿佛想抓住建筑物那跳动的光斑。穿旗袍的阿姨披着丝巾留影,绸缎的光泽与贝壳的流光相撞,分不清到底谁更耀眼。一对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长椅上,老爷爷指着日月贝轻声地说着什么,老奶奶的头靠在他的肩上,两人的影子瞬间被定格,像极了一枚温柔的剪影。

日间,这里自有其让人流连忘返的理由,而当夜幕降临,日月贝才真正奏响华丽的乐章。夜色之中,整座建筑逐渐灵动起来。先是一点暖黄的色调从孔洞里探出头来,试探着触碰渐暗的天色。接着浅蓝顺着贝壳的弧度传下来,像潮水漫过沙滩,不急不躁地铺满每一寸肌理。淡紫是最调皮的,总爱往翘起的贝壳尖上攀,仿佛想离天边更近一些。等到夜色黑透,两枚贝壳终于通体亮起来了,各种颜色交替变幻,在夜空里相拥成圆。那光顺着贝壳的边缘流淌到海面,如同一片摇曳的星河,奔涌的潮水在那一刻也被染成了七彩。

夜渐深,日月贝的光开始柔和下来。岸边的烧烤摊飘来了生蚝的香气,与海风里的咸鲜糅合在一起;卖椰子的小贩用砍刀劈开果壳,“噗”的一声,椰汁溅了一地。这时的日月贝,不再是画册里的建筑标本,而是市井烟火的见证者。它远眺着晚归的渔船驶入港湾,看着情侣路上熟悉的车水马龙,再把每个寻常日子的欢笑与哀愁,悄悄地收纳进自己的内里。

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,我绕着野狸岛的绿道跑步,遇见一位写生的中年男人。他正聚精会神地在画架上构思,画纸上的贝壳沾着未干的水痕。“你看这里。”他指着画纸说:“像不像渔女手里的珍珠?”顺着他的笔触望去,日贝的轮廓确实与渔女托举珍珠的弧度隐隐相合。原来,那些被人们津津乐道的“设计巧思”,早就流淌进这座城市的血脉里。从香炉湾渔女的动人爱情故事,到珠海渔女的婀娜身姿,再到日月贝如今灯光璀璨的文化地标,珠海的浪漫从来不是凭空而造,而是把大海慷慨的馈赠,以现代意象写成了一首首美妙的诗。

或许再过许多年,这里会建起更多更华丽的高楼大厦,但只要说起“日月贝”,我相信人们眼里的光还会像今天这般闪亮。因为它早已不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建筑,而是长成了这个城市的一部分,是每一个珠海人说起家时,心头便涌动着那份温热的记忆。

晨光正从海平面上弥漫开来,新的一天即将开始。这相依相偎、相得益彰的日月贝,又将在潮涨潮落间,继续去书写属于珠海的故事……

来源:,转载请注明作者或出处,尊重原创!
Copyright © 2024 Powered by 湾韵丨永远的“日月贝”, 跋扈飞扬网 sitemap 0.0421s , 8436.59375 kb